外企觀兩會丨外資撤離中國?外企熱議“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謝藝觀 吳家駒 宮宏宇)“去年中國經濟以5.2%的增速,貢獻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增長。中國發動機仍然強勁,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外交主題記者會上,外交部長王毅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如是表示。 多家外企高層接受中新網采訪時,對此話深表認同。面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釋放的重要信息,他們也認爲,這将給企業帶來更多增長機遇。 “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2023年,中國吸引外資規模有所下降,這也讓外界開始炒作“外資撤離中國”。 但不容忽視的是,去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766家,同比增長39.7%。數量增長的同時,投資結構也在優化,中國高技術産業引資占比達到37.3%,比重創曆史新高。 近期一些外國商會調查報告也顯示,絕大多數在華投資的企業都表示不會減少投資,有很高比例的企業将繼續把中國作爲全球首選或者前三投資目的地。 可以說,外商對中國的投資依舊保持高度熱情。這一點,在中新網記者與外企高層交流時也能深刻體會到。 “當今的中國是全球投資‘熱土’,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康寶萊中國區總經理蔡孟紅表示,中國消費市場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爲外企在華長遠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機遇。 作爲最早進入中國的外企之一,GE醫療全球執行副總裁、GE醫療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轶昊觀察到,中國的醫療大健康行業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之一,認爲中國醫療行業十年内的變化将超過過去百年裏發生的變化。 “我們相信,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比中國速度更快的還是中國速度。”張轶昊稱。 “任務清單”帶來更多增長機遇 除了堅定看好中國市場,外企高層們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些表述也印象深刻,認爲其進一步增強了投資中國的信心。 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中,“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赢”被重點提及。 西門子中國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肖松對此深有感觸,“當各類市場主體能夠在一個大市場中充分競争、共同合作、互利共赢,我相信中國市場會迸發出更大的潛力,這也會爲企業增添信心。” 在加大吸引外資力度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 面對這一重磅信息,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深石明宏認爲,這意味着中國制造業市場将更加開放,外資企業能夠享受與國内企業同等的待遇和機會。“中國是個發展快、潛力大的超大規模市場,中國政府的工作任務将爲愛普生帶來更多增長機遇。” “春風”襲來,外企加碼“投資中國” 在提供更大發展空間的同時,如何讓更多外資企業“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好”,此前,中國政府在多個場合密集部署外資工作,有步驟、有重點地發布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 肖松注意到,其中,“外資24條”六成以上政策舉措已經落實或取得積極進展。“這一成果體現了中國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積極踐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承諾上所作出的努力。期待各地、各部門能夠不折不扣地執行,讓外資充分感受到中國打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的力度。” 面向外資的“春風”也刮到了很多外企的心中。一段時間以來,包括美國企業在内的各國外資企業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發展機遇,加碼“投資中國”。今年多個外資新項目簽約或動工,僅1月份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就達4588家,同比增長74.4%。 從官方消息看,2024年,更多的外商投資促進舉措正在部署和落實。 緯迩拓中國業務主管合夥人朱錦華也期待,通過減少行政審批、降低企業成本、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等措施,中國可以吸引更多國内外企業投資并擴大産業規模。“這将爲經濟增長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推動力,同時助力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完)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