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向新而生 積厚成勢

2024-03-07 7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5日下午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這一重要論述爲如何發展新質生産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論。

  從2023年在地方考察調研期間首提“新質生産力”,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發展新質生産力”,再到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系統闡述,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産力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向新而生,向質圖強。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目前,戰略性新興産業在我國蓬勃發展,占GDP比重從“十三五”初期的8%左右提高到“十四五”中期的超過13%,2025年有望超過17%,積蓄起強大發展動力。

  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這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方法論。正确掌握這一方法論,可以從兩方面看:一方面,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産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另一方面,發展新質生産力也不是搞一種模式,要避免千篇一律,眉毛胡子一把抓,同質化發展。

  有所選擇才能有所突破,有所作爲必先有所不爲,如此才能集中優勢力量,實現跨越式突破、創新性發展。放眼全國,各地資源禀賦不同,産業基礎不同,科研條件也不同,各有所長各有特點。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依葫蘆畫瓢,一成不變,需要我們擺脫套路化思維和路徑依賴,結合自身實際,努力推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形成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陣地。

  要堅持守正創新,辯證看待新與舊的關系,正确處理傳統産業與新質生産力的關系。傳統産業應主動擁抱新質生産力,善于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積極促進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統籌推進傳統産業升級、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從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的層面看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靠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新質生産力加快形成。

  随着新質生産力積厚成勢,必将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行穩緻遠,展現新時代新征程上澎湃奔湧的壯麗美景。(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萬祥)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