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組合拳” 讓高質量發展道路越走越寬
【專家視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2023年,我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内部困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着力擴大内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爲新時代的硬道理。高質量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政策、産業、人才等方面全面發力,打好“組合拳”。加強财政、貨币、就業、産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緻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确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内容,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一環。近年來,各地針對營商環境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持續創新機制,加快推進營商環境全面升級、全面優化,全力營造效率高、服務優、創新足、獲得感強的一流營商環境,爲企業蓬勃生長厚植沃土、培育良好生态。 事實證明,一個地區的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和培育發展内生動力的關鍵之舉。各級幹部應強化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創新服務意識,在優化流程上再下實功夫,在破解難題上再啃“硬骨頭”,加快推進營商環境全面升級、全面優化,讓地方成爲投資興業熱土、安心創業福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紮實做好經濟工作。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 近年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創新投入穩步增加,創新動力、發展活力勃發奔湧。初步測算,2023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達33278.2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達2.64%,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 産業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創造國民财富的源泉。而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既要綱舉目張,又要精準發力。通過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能夠實現動力變革,有序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無中生有”發展新興産業,“有中生新”嫁接改造傳統産業,更好推動産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産業之花”離不開“金融活水”澆灌。隻有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提升金融供給與實體經濟的匹配性,才能引導金融資源更好地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通過持續發揮金融市場在培育創新型企業、促進創新資本形成、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加速實現“科技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
上一篇:北京穩居全國城市科創發展榜首
下一篇:600億飲料巨頭直面命運的拉扯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