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2023年糧食産量13908.2億斤 再創曆史新高
中新網1月23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2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在會上介紹,2023年糧食産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再創曆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鄧小剛表示,2023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内外經濟形勢和多發、重發的自然災害,農業農村部門全力以赴攻難關、破難題,保持了農業農村發展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勢頭,“三農”基本盤進一步夯實,爲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一,糧食生産再獲豐收,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有力。有效克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西北局部幹旱等災害影響,2023年糧食産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再創曆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大豆油料擴種成效明顯,大豆面積1.57億畝,連續兩年穩定在1.5億畝以上,産量416.8億斤、創曆史新高。油料作物種植面積邁上2億畝台階。生豬産能保持穩定,全年豬肉産量5794萬噸、比上年增長4.6%。同時,牛羊禽肉、牛奶、水産品全面增産,蔬菜水果供應充足。 第二,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各地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努力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早幫扶,超六成的監測對象消除返貧風險,其餘均已落實幫扶措施。突出抓好産業就業幫扶,中央财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産業發展的比重達到60%,脫貧縣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導産業。全年脫貧勞動力務工總規模達到3396.9萬人,超過年度任務目标377.7萬人。 第三,科技和裝備支撐穩步增強,現代農業建設紮實推進。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準農田8611萬畝,建成高效節水灌溉2462萬畝。種業振興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完成新中國規模最大的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新收集種質資源53萬多份,轉基因玉米大豆産業化應用試點任務順利完成。短闆農機裝備取得突破,32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山地玉米播種機等短闆機具陸續量産,大型大馬力農機、丘陵山區小型農機等部分機具初步實現了“有好農機用”。 第四,農業綠色發展步伐加快,農業生态環境持續改善。化肥農藥施用持續減量增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稭稈綜合利用率、農膜處置率分别超過78%、88%、80%。長江十年禁漁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23萬多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實現全覆蓋,禁捕水域管理秩序總體平穩,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和多樣性呈現恢複向好态勢。農業生産和農産品“三品一标”再獲新成效,新認證登記綠色、有機和名特優新農産品1.5萬個,全國農産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7.8%。 第五,鄉村産業發展勢頭良好,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拓寬。農産品加工業平穩發展,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業企業超過9萬家。農村電商蓬勃發展,全年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2.49萬億元。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檔升級,新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40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200個農業産業強鎮,創建100個農業現代化示範區。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超過19.7億畝次、服務小農戶9100多萬戶。在産業帶動、就業拉動下,農民收入保持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691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6%。 第六,總結推廣“千萬工程”經驗,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有力有效。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重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加快補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短闆。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3%,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4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90%以上。鄉村治理效能穩步提升,新認定100個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1001個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清單制、積分制等治理方式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村改革持續深化,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穩步推進。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