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産權局:推動第二批350個中歐地理标志産品清單盡早生效
中新網北京1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家知識産權局知識産權保護司司長郭雯1月16日表示,2024年是《中歐地理标志保護與合作協定》簽署生效的第3個年頭,國家知識産權局将推動協定第二批350個中歐地理标志産品清單盡早落地生效,推進中歐雙邊經貿關系持續健康發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2023年知識産權工作新聞發布會。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在北京舉行2023年知識産權工作新聞發布會,郭雯在回答媒體相關提問時作上述表示。她說,3年來,中方與歐方保持密切溝通,不斷深化地理标志領域交流合作,切實加強地理标志保護。 國家知識産權局認真履行地理标志保護國際義務,嚴厲打擊地理标志假冒行爲。積極推動地理标志專門立法,制定出台《地理标志産品保護辦法》《集體商标、證明商标注冊和管理規定》。大力建設國家地理标志産品保護示範區,推進地理标志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地理标志産品進入歐洲市場,産品出口效益逐年增高。 一是地理标志質量管理體系日益完善。安嶽檸檬、晉州鴨梨等多個産品,入選中歐地理标志互認互保名錄後,産地政府更加重視全面夯實地理标志保護基礎,建立健全标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确保産品質量與特色品質滿足多個目标出口國家和地區的标準。 二是地理标志産值和出口效益連創新高。互認互保産品以其獨特的質量特色赢得了歐洲消費者的美譽和肯定。比如,浏陽花炮被列爲互認互保産品後,出口額連年攀升,2023年達70.6億元人民币,占其總産值的19%,創曆史新高。 三是中國地理标志産品的國際知名度越來越高。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入選互認互保名錄以來,核準使用地理标志專用标志的企業數量翻了兩番,達到73家。産區60多家酒莊的葡萄酒先後在各項國際葡萄酒大賽中獲得1100多個獎項,産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郭雯指出,《中歐地理标志保護與合作協定》的有效履行,讓中歐雙方的企業和消費者切實受益。下一步,國家知識産權局将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持續做好協定的實施工作,推動協定第二批350個中歐地理标志産品清單盡早落地生效,推進中歐雙邊經貿關系持續健康發展。 據了解,《中歐地理标志保護與合作協定》談判于2011年啓動,于2020年9月14日正式簽署,2021年3月1日起生效。這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雙邊協定,納入中歐雙方共550個地理标志(各275個),涉及酒類、茶葉、農産品、食品等。 當天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産權局條法司司長張鵬回答相關提問時指出,國家知識産權局在加快構建有機銜接、相融互補的地理标志制度和加快推進地理标志統一立法的同時,以急用先行爲原則,在廣泛征求社會意見的基礎上,發布了《地理标志産品保護辦法》,将從202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辦法主要從地理标志産品的認定、管理和保護三個方面進行制度完善。 她透露,下一步,國家知識産權局将持續推動《地理标志産品保護辦法》的貫徹落實,并積極開展地理标志專門立法調研論證,按照充分尊重曆史、觀照現實、參照國際的原則,遵循商标保護和專門保護兩種模式并行運作、相融互補、有機銜接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完善地理标志法律制度,更好促進地理标志運用,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完)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