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莫讓農民工煩“薪”憂“酬”

2024-01-09 14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年終歲尾,欠薪問題易發高發。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依法懲治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典型案例,體現了司法機關從嚴懲治惡意欠薪、堅決維護民生民利的決心。

  在招用農民工較多的工程建設和加工制造等領域,由于勞動合同與口頭約定“兩本賬”、實名制管理不規範、工程材料款與工資混同、未設立工資專用賬戶等原因,農民工權益容易受到侵害。保障勞動者及時足額拿到工資,是守護民生底線的應有之義,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内在要求。

  近年來,我國農民工欠薪治理力度不斷加強。自2012年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入刑以來,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的人數呈現先增後減的态勢。這一變化既是打擊力度不斷加大的結果,也是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勞動者維權意識增強、企業合規建設提升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同時也應看到,欠薪時間普遍較長、缺乏證據“求薪無門”、要回工資難度較大、欠薪逃匿現象多發等問題仍然存在。

  從根本上解決欠薪頑疾,切實保障勞動者利益,除了要繼續保持對惡意欠薪犯罪從嚴懲治态勢不放松,還要堅持全鏈條治理。

  讓農民工不再煩“薪”憂“酬”,要從源頭加強治理。近年來,一些地方在解決欠薪問題上主動擔當、創新作爲,摸索出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在北京,圍繞工程建設、加工制造等重點行業,勞動監察員現場辦公,有效排查欠薪隐患;在四川,智能監管系統利用大數據治理拖欠,提前預警發薪延遲等異常情況;在浙江,中小微企業貨款周期長、工資發放難,工資保障險的推出讓被欠薪的勞動者實現“先理賠、再追償”……這些做法爲從源頭化解欠薪風險、提升治理效果打開了新的思路。

  讓農民工不再煩“薪”憂“酬”,還要堅持打擊與追讨并重。打擊惡意欠薪犯罪不能就案辦案,多渠道追讨欠薪、全力追贓挽損才是最終目的。一方面,人社、工會、公檢法等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制定針對性支付方案,督促欠薪企業和個人多方籌措資金,幫助勞動者順利拿到報酬。另一方面,相關部門也要充分考量行業發展規律和企業自身特點,對于一些确因經濟周期影響、暫時性經營不善等帶來的欠薪問題,秉持寬嚴相濟、釋法說理的司法理念,力求找到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和保障企業正常運營的平衡點。

  康瓊豔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