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世界超市”再次站在十字路口
第十五個“雙11”當日,義烏的快遞業務量占到了全國的8%左右;在世界聞名的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天86400秒,平均一秒鍾就有一輛車進出。義烏是浙江省轄縣級市,由金華市代管,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機構譽爲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也被稱爲“世界超市”。這樣的産業布局,不僅打響了義烏的品牌、做大了地方經濟,讓義烏成爲改革開放全國18個典型地區之一,也推動了這座縣級市跻身“大城市”行列。 明清時期,義烏就有“雞毛換糖”的習俗;1982年,義烏迎來了第一代市場,随後不斷叠代更新;2013年,在電商浪潮下,義烏便“集體觸網”開始着手布局全球電商銷售服務體系。如今,十年過去了,在數字經濟的風口下,經濟格局、電商行業以及消費行爲都在發生深刻改變,“世界超市”再一次站在了“去何處”“怎麽走”的十字路口。 “打爆”單品 57萬電商主體全力“搶灘”之後,在剛剛過去的“雙11”,義烏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對于消費者而言,找出前幾天剛到手的快遞,看看寄件地址,上面就很可能寫着“義烏”二字。畢竟,僅11月11日,義烏的快遞業務量就達到了5061萬件,當天,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收快遞包裹6.39億件。雖是縣級市的身份,義烏的快遞業務量卻占到了全國8%左右。 同時,據“義烏發布”的消息,今年10月20日-11月11日,義烏電商企業網絡零售額穩步增長。其中,直播電商實現網絡零售額55.2億元,同比增長18.64%,約占整個“雙11”銷售額的26.8%,較去年增加10個百分點。 作爲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拿到這樣的成績,不少人已見怪不怪。追溯起義烏小商品市場的起源,還要從明清時期講起。 義烏建縣于公元前222年,古稱烏傷、稠州,市域面積1105平方公裏,常住人口188.8萬,下轄6鎮8街道,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13平方公裏。 早在明清時期,義烏就有“雞毛換糖”的習俗。每年臘月,義烏人便迎風踏雪,行走周邊城鄉,用自家做的糖換各種毛,回家後再把毛用作農田肥料,或制成撣子賣出以獲取微利。 1982年,義烏第一代市場啓航,正式開放稠城鎮小百貨市場。2002-2008年,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二區、三區、四區市場相繼建成投用,這也标志着義烏市場正式迎來第五代。 2013年,在電商浪潮下,義烏開始着手布局全球電商銷售服務體系。經過多年發展,義烏内外貿網商密度分列全國第一、第二,快遞業務量僅次于廣州位居全國城市第二,跨境電商業務量位居全國第三批跨境電商綜試區第一,義烏中國進口商品城等平台引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萬種境外商品。 有數據顯示,每年到義烏采購的境外客商超過56萬人次,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萬多名境外客商常駐義烏。義烏與全球233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在全球50個國家市場化布局海外倉210多家,在迪拜設立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海外分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義烏市場經營面積已達640餘萬平方米,經營主體超過100萬個,經營商位7.5萬個,彙集26個大類、210多萬種商品,關聯全國210萬家中小微企業、3200萬産業工人,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譽爲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也被稱爲“世界超市”。 “世界超市”的标簽打響了義烏的品牌、做大了地方經濟。數據顯示,2022年義烏GDP達到1835.5億元,增長4.6%。其中,出口4316.4億元、進口471.6億元,分别增長18%和93.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爲86975元和47042元,分别增長0.4%和2%。 8000聯系人1/3以上是網紅 從一張張手寫出貨單到網上下單、發貨,從網店靜态賣貨到網紅直播帶貨,邁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後,伴随着經濟格局、電商行業、消費行爲的變革,義烏也在變。 今年11月,北京商報記者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四區的帽子手套區看到,行色匆匆的商戶推着小推車,上面堆疊着一個又一個紙箱或塑料袋,層層疊疊,高度直達腰間。小推車進進出出,在貨車與門店之間不斷流轉。有媒體報道,一天86400秒,義烏國際商貿城的車流量高達88600次,平均一秒鍾就有一輛車進出。這不僅是因爲價格低廉的210萬種單品彙集于此,也因“賣爆”的單品層出不窮。在2023年義烏直播電商爆款展上,展出的網紅爆款産品便達到了5萬款。 爆款展上的一款洗臉巾,來自駐紮義烏“網紅直播第一村”江北下朱村的電商 責任編輯:共工社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