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經天下)三季度各國經濟分化态勢明顯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三季度各國經濟數據陸續出爐,分化态勢日益明顯。 中國經濟持續恢複向好。三季度,中國國内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4.9%,環比增長1.3%。 美國三季度GDP按年率計算增長4.9%,顯著高于市場普遍預期,爲2021年四季度以來最大季度增幅。其中,占美國經濟約70%的個人消費支出增長4%,遠高于二季度0.8%的增幅。 經濟表現同樣超出預期的還有俄羅斯。三季度,俄羅斯經濟按年率計算增長5.5%,高于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和央行的評估。俄羅斯官方稱,從行業類别統計看,三季度生産增幅最大的是批發、零售、加工、建築和客運等。 但也有些經濟體日益承壓。日本三季度GDP在剔除物價變動影響、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實際環比下降0.5%,按年率計算降幅爲2.1%,降幅顯著超出此前市場預期。這是今年以來日本經濟首次出現季度負增長。當季,日本企業設備投資、個人消費、淨出口環比均出現下降。 日本媒體稱,日本經濟社會活動從疫情中恢複正常的趨勢“出現暫歇”。 德國GDP一季度停滞不前,二季度環比上升0.1%,三季度環比下降0.1%。德國政府最近下調了2023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前預計GDP将萎縮0.4%。 受“火車頭”德國經濟萎靡影響,歐元區三季度經濟增長低于預期,GDP環比萎縮。歐洲政策中心專家認爲,歐元區經濟可能會出現技術性衰退,要等到明年中期才有可能實現微弱反彈。 此前,國際貨币基金組織提醒說,全球經濟正出現重要的分化,一些地區的經濟活動遠遠低于疫情前的預測。 這種“幾家歡樂幾家愁”态勢今後仍将持續。上海财經大學校長劉元春稱,在各種資産回流的狀态下,美國各種金融資産的價格已經見頂,将給其經濟運行帶來潛在風險。此外,目前美國房地産貸款抵押利率高企,汽車抵押貸款違約風險也開始大幅上升。因此整體來看,美國經濟形勢必然出現逆轉。 在劉元春看來,今年四季度或将成爲中國與美國經濟周期交替的關鍵節點。在結構性效應和新部門增長的帶動下,預計四季度和明年中國經濟将持續回升。 分析人士認爲,在各國經濟複蘇冷熱不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情況下,世界經濟前景正面臨更多不确定性。在此情況下,高質量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紅利不斷釋放,對全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意義更加重大。(完) 責任編輯:共工社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