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她
是相差一个年级的学长和学妹
爱情长跑十年
做过最浪漫的约定
是博士毕业后双双驻村
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他们是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2016级博士刘和鑫
2017级博士张曼
在武汉大学读书时
刘和鑫是湖北省优秀毕业生
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清华
并荣获“全国水利十佳优秀毕业生”
他的学妹张曼紧随其后
次年以专业综合第二的成绩保送清华
![]()
张曼
来到清华大学求学
两人在成长的道路上相互砥砺
双双发表多篇论文
多次荣获各项奖学金
各自深耕不同的专业细分领域
成长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和最信任的战友
![]()
刘和鑫
博士毕业后
刘和鑫与张曼双双选择成为选调生
在组织部门安排下
先后前往鲁西南的菏泽市单县工作
刘和鑫在单县杨楼镇的赵庵村
张曼在相距几十里外的蒋楼村
隔着并不遥远的距离
共同奋斗在基层一线
![]()
为了方便走访和村民沟通
刘和鑫考取了摩托车驾驶证
他高兴地说
“这是我驻村后考取的第一张证书!”
平日里
刘和鑫骑着悬挂小电风扇的三轮电摩
穿梭于乡间阡陌各家各户
作为山东人的刘和鑫
感觉来到赵庵村“就像回家”
经常下班后给村民孩子辅导课业
为全村安装350余盏太阳能路灯
“因为刚来的时候村里只有零星的几盏灯
不少群众晚上出门还得打手电”
刘和鑫说
“事情只有先干起来
才能不断迭代精进,做到更好”
从力所能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让他很快融入基层中去
他积极沟通各级政府部门
农担公司、保险公司
落地了山羊贷和羊保险
为村里发展青山羊养殖提供支持
同时积极联系
北京上海的校友企业和大型餐饮公司
在销路和利润问题上
给群众吃了“定心丸”
![]()
刘和鑫(左一)帮助村民办理营业执照
来到蒋楼村的张曼
得知当地有许多留守老人和儿童
她第一时间制定帮扶方案
从问诊买药到更新户口信息
与孤寡老人一一建立联系
并为60岁以上老人
举办“孝善敬老”饺子宴和戏曲演出
定期走访关心留守儿童
为即将外出求学的学子“传经送宝”
从“听不太懂”到说出地道方言
是张曼与乡民们日渐熟络的交流中
自然生长出的技能
如今
村里的老人们都称呼她
“俺闺女”
快速融入群众、适应工作环境后
张曼开始思考
如何为村里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她多方联络为村民组织电商培训
联系客商洽谈合作
实现“订单式”种销优质农作物
并联系银行办理优惠贷款
解决冷库建设启动资金问题
“把遇到的小问题都解决掉
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
张曼(右一)走访村民
胸怀国家,心系人民
他们点亮道路、发展产业
两个人的乡土情穿山越海
不曾涉足过的地方成为新的家乡
一盏盏新的灯火逐渐点亮千家万户
![]()
回顾在清华的读书时光
刘和鑫和张曼说
“学校给予了我们
多维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做人的“境界、眼光、胸怀”
二是做事的“感恩、包容、分享、协作”
读书时他们经常一起锻炼
一天游泳馆,隔天健身房
闲暇周末与同学相约户外
翻山越岭
京郊的山野他们爬了一遍又一遍
![]()
张曼、刘和鑫2018年于箭扣长城
来到乡村后
他们脚下的操场变成了土地
每天围着乡镇驻地跑步
一小圈是3.5公里,一大圈近6公里
当新的生命悄然而至时
张曼在刘和鑫的陪同下
仍旧坚持每日一万步的运动量
在张曼与刘和鑫的带动下
不断有清华实践支队来到单县
为单县发展和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他们在乡土中发光发热
理想与实践在此薪火相传
![]()
![]()
从武大到清华再到单县
刘和鑫和张曼已携手走过十余载
他们相信
下一站
无论哪里,无论何方
都将是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
为刘和鑫和张曼点赞!(清华大学)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