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幹淨的人,并非不食人間煙火,不染世俗。而是靈魂深處有淨土,思想背後有初心,堅守良知和道義,有所爲有所不爲。

今天的故事主人公,就是,1965年出生在衛輝市獅豹頭鄉大池山村的優秀共黨員徐秀蘭。她曾一名糧食局基層職工。2004下海經商,做生意,2015年辦理退休手續後。2021年回村任大池山村支部書記。面對窮山惡水的貧困山區,看到的就是滿眼的滄桑。那時候,村裏鄰裏矛盾突出、經濟貧窮落後、思想營養不良,更何況又是一個深山區的信息閉塞、經濟落後、思想守舊和幾乎癱瘓的老大難村子呢!她說:節假日每次回家一次,都要難過好幾天。現年58歲徐秀蘭,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她說:大池山村是我養我地方,自己通過經營個體有了錢,生活富裕了,不能光顧自己,首先考慮到的是要伸出手來幫貧窮落後的鄉親們做點事。2020年,她拿出1萬元現金給大池山村送去,讓暫時緩解村裏群衆吃水問題。

這個村,千百年來沒水、沒電、沒有路,村裏的工作一塌糊塗,是一個典型的上訪村、告狀村,這是她回娘家村擔任支部書記最頭痛的一件事。

一、“一個人有錢了不算富,大家有錢了,那才叫真正的富,”大池山村迎來了當家人

大池山村,地處衛輝市西北部太行山區獅豹頭鄉政府西南9公裏處,是一個典型的多見石頭少見人的窮山村,一個窮字就是壓在鄉親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它西鄰猴頭腦村,東臨抵鹿泉村,北鄰靳莊村,南鄰猴梯村,山連山,溝連溝,綿延起伏,到處都是裸漏在外面的光秃秃的石頭,因缺水,大山上連棵樹都養不活,吃水靠的就是每家每戶的旱窖積存的屋檐水,遇到幹旱年頭,還要爬山越嶺到很遠的地方背水吃,那真的是水貴如油呀!爲了節省水,很多人選擇早起不洗臉,甚至是一家人一盆水要用好多天,至于洗澡那更是大山人連敢想都不敢想的事。

大池山屬于獅豹頭鄉一個行政村。村子是由大池山、南窪、馬來溝、羊闆4個自然村組成的南太行一個小山村,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108戶,人口268人,土地140畝,有林地540畝。黨員26人,村兩委幹部3人。

俗話說:一個好支書就是一盞燈。2021年1月,徐秀蘭開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面對困難,她沒有後悔,更沒有退卻,欣然接受挑戰。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都知道前三腳難踢,她憑着一身膽氣,肩扛責任,盡快進入了工作角色。她說:前三腳難踢,我就多踢幾腳,三把火不行,我就多燒他幾把火,人民至上,我們共産黨員就是不信邪。

二、 解決村裏人畜吃水問題,給村裏的群衆吃下一顆定心丸

穩定是大事,她任支部書記之後所面對的首要問題就是穩定。當時的大池山村,雖然村不大,但是一個上訪村,混亂村。不但本村政治環境惡劣,而且也給鄉裏和市裏的工作帶來了許多麻煩。村兩委班子成員之間勾心鬥角,鄰裏之間不說話、相互踢屁股等等現象屢見不鮮,黨支部也處于癱瘓狀态。于是,她就每家每戶走訪了解情況,并解決了許多曆史遺留問題和難題,同時調解了許多矛盾,終于使本村群衆的情緒穩定了下來。

曾經的大池山村,窮山惡水,十年九旱,不但群衆溫飽是問題,而且吃水更比吃油難。這裏祖祖輩輩一直吃的是山上泛着腐味、蟲味、枯草味的房檐水與旱窖藏水。村民一家人共用一盆水洗臉,缺水時節不洗臉不洗腳是常有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青壯年均外出打工,留下的全是年邁體弱的老人和孩子。

要解決大池山村“窮”,最根本的就是解決缺水問題。

爲了徹底改變缺水現狀,村支部書記徐秀蘭經過走訪群衆、爬山越嶺實地考察、咨詢水利專家,多次召開村兩委開會研究,于是決定打井,徹底解決大池山村人的吃水問題。爲了使村民能吃上合格的飲用水,她自駕跑了多少路,也不知她幾度失眠、更不知她求了多少次人,其中的心酸也許隻有她自己知道。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得到了上級的同情和支持,最終鑽井500米,打井成功。

機井打好了,由于水源地距離村莊約有1.5公裏,需要挖溝鋪設管道,那是需要錢的,缺錢是最要命的事情,徐書記二話不說,不顧家人意見,主動墊資讓工程立即開工。

她也是巾帼不讓須眉,幹起活兒來熱火朝天,手上磨出好幾個大水泡,但她一直堅持着在工地現場指揮。在她的感召下,村民們也自覺地投入到了挖溝鋪設管道的大軍中。

井打好了,管道接通了,村民吃上了自來水的那一天。她也和大家一樣臉上終于露出了難得的、久違的笑容。

三、徹底結束人背肩扛的曆史,解決貫通老難路被提上了日程

平地修路不算太難,可是要在這大山裏修村村通戶戶通的水泥路難度可想而知。大池山村南凹自然村,位于龍大線的下方,村裏沒有公路與龍大線連接。村裏人居住的都是被迫留守的老人,這些人有的身體虛弱常年有病,有的一瘸一拐行動不便,生活相當困難。眼巴巴的看着上面的大路,而自己沒法走,人人都感覺心裏不是個滋味。徐秀蘭書記巾帼不讓須眉,帶領大家一起搬石頭,磊地基,一身泥巴,滿身汗水。該動用機械的地方,由于資金不足就八方籌借,籌借不到,就自己墊上。終于一條長500米的公路路基修好了。但是,要硬化這條路更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有一句話叫;機會總是爲有準備的人準備的.。這時候,政府的戶戶通政策來了,在鄉黨委、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一條寬廣明亮的大馬路走進了南凹自然村。從此,改變了困擾本村幾百上千年的老難路問題。與此同時,幾個自然村的戶戶通工作也在同時進行着。全村共修建主幹道 長500 米,寬5米,2500 平方米;戶戶通修建1000 米長,3000 平方米;經過徐秀蘭同志的努力工作,一舉扭轉了本村公路交通的落後局面。

四、農村富看幹部,一個好的帶頭人就是農民最好的風水

她任支部書記以來,始終牢記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予一切。始終把全村群衆放在心上,把爲人民群衆辦實事、辦好事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2021年7月,一場百年罕見的傾盆大雨降落在河南和衛輝的大地上。這場大雨同時考驗着剛上任不久的徐秀蘭和村兩委班子。

17日夜幕降臨,已經56歲的她手持手電筒、木棍一高一低地走在村内的小路上,連日來的超負荷工作,頂風冒雨,她也被累誇了,出現了頭暈、惡心、發燒嗓子嘶啞等症狀。但是,她知道在這個黨和群衆都需要她的時候,她不能倒下。

持續的降雨,緻使山區停電,斷網,村民手機沒信号,與在外的親人和本村村幹部失去了聯系。她和新航集團駐村第一書記李軍良同志立即召開村兩委及黨員會議,制定解決方案。這時,山區隻有微弱的聯通信号,隻有她有一張聯通卡派上了用場。大池山村建有一個村民微信群,她就是靠這個群維系着村民與親屬的聯系。手機沒電了,隻好用小轎車來沖電。雖然車裏汽油不多,但也隻能勉強支撐。這樣一來,村民們情緒開始穩定了下來。

“危難時刻,徐秀蘭就是我們的主心骨。隻要看到黨組織,我們就看到了希望。”就是他這麽一個人硬生生的把一個黨支部書記做成了大池山村的一家家長,什麽油鹽醬處茶,雞毛蒜皮之類的大大小小的事大家都樂意跟他說,她也會不厭其煩的給大家出主意想辦法,全村張家李家的大小事都裝在她的心裏。

五、匠心打造大池山經濟品牌,做走緻富路上的帶頭人

群衆不富我不富,是她的認知理念。自古以來,大池山小米品質好,在當地小有名氣,但由于産量不高,市場上認可度低等原因。徐書記帶領村民成立了大池山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商标,印制專用包裝袋,利用電商平台,對大池山的黃金小米進行宣傳。其本人還鼓勵親朋好友宣傳、購買,增加人氣,自己每逢回家,都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讓家人和她一起站大街售賣大池山特有的農副産品。

别人說她不像個支部書記樣,她隻是自嘲回應。爲了擴大影響,她與駐村工作隊一起,在新航集團廣大員工中,鼓勵購買愛心小米。通過合作社銷售的小米,價格高于市場,質量有保證,這樣村民的收入就提高了,合作社也有了一定的盈餘。群衆的生活質量提高了,生活環境越來越優美了,幹群凝聚力更緊了,大池山村正由一個昔日民怨沸騰的亂村,成爲穩定團結、鄉風文明的進步山村。

六、 在帶領人民群衆緻富的路上,她把一個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至極緻

徐秀蘭同志上任以來,始終把黨建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并學習其他兄弟鄉村的好方法,總結經驗,吸收利用。2003年她爲了更好地做好黨建工作,重塑本村形象,提振群衆信心,加強人民群衆與人大之間的緊密聯系,在本村首先建立了人大聯絡點。每項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經濟作爲基礎,興建聯絡站也是一樣。沒有錢她自己墊付,沒有技術設計找上級部門幫忙。終于,一個相對高标準的人大聯絡站矗立在了高山之上。

通過人大聯絡站的建設,帶動了婦女之家,青年之家、退役軍人之家的協同發展。使群衆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徐秀蘭同志就是這樣一個,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終把人民群衆放在心上;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工作,不爲權,不爲利,一心一意爲人民服務,一心一意爲黨工作的優秀共産黨人。

(史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