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多地發布林長令
自廣東發布了2023年第3号總林長令以來,當前冬春季節植樹造林工作
一直受到關注和重視,各地也陸續發布林長令,部署落實冬春造林綠化工作。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各地情況
近日,河源市委書記、市第一林長何國森和河源市長、市林長李勇平簽發了河源市2023年第3号林長令——《關于推進今冬明春造林綠化工作的令》。
林長令要求,要把推進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與縣鎮村綠化有機結合,加快落實縣、鎮、村綠化用地,山上造林要緊盯31萬畝林分優化、25萬畝森林撫育等重點任務,突出抓好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和13個綠美廣東生态建設示範點造林綠化工作,謀劃新增一批綠美廣東生态建設示範點;各地要掌握苗木供需情況,發揮國有苗圃基地示範引領和技術支撐作用,培育優良品種,優化林木種苗結構,加快推進優質苗木儲備基地建設,采用“訂單育苗、定向供應”方式,保障苗木供應。
要堅持适地适樹原則,結合生态效益與經濟效益,科學選擇建群樹種,精準配置輔助樹種,合理設置特色樹種;要發揮“同飲一江水,共建綠美林”活動的影響力和“我在萬綠湖有棵樹”活動的便利性,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林植樹活動,拓寬“認種、認養、認捐”渠道,鼓勵引導企業、鄉賢、群衆通過多種形式參與造林綠化,持續提高群衆參與度,擴大社會覆蓋面。
日前,茂名市委書記、市第一林長莊悅群,茂名市市長、市林長王雄飛共同簽發茂名市2023年第3号林長令——《關于加快推進今冬明春植樹造林工作的令》。
第3号林長令要求加快落實綠化用地。科學規劃造林綠化用地,堅守耕地紅線。城鄉綠化重點關注群衆身邊的場所,在群衆集聚生産生活周邊的适宜山地造林綠化。多建設山地公園、郊野公園。第3号林長令強調加強苗木供應保障。各地各部門要認真開展2024年綠化苗木供需情況調查摸底工作,提前謀劃苗木準備工作,科學配置樹種。第3号林長令提出廣泛發動社會參與。各地各部門要适當調整和完善以獎代補、先造後補等政策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造林綠化。
第3号林長令強調各司其職聚力推進。各級發展改革、财政、住房城鄉建設、教育、農業農村、交通運輸、水務、城管執法、林業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協作,切實履行部門綠化職責。第3号林長令要求強化督查考核落實。各地要将造林綠化工作納入督查工作範圍,要把造林綠化成效納入林長制、河長制等考核,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确保造林綠化工作落地落實落具體。
近日,肇慶市發布2024年第1号林長令——《關于做好當前冬春季節造林綠化工作的令》。
林長令指出,要加快推進“山上”造林備耕。各地要盯緊林分優化13萬畝、森林撫育15萬畝重點任務,今年3月前全面完成整地備耕,确保不贻誤春季造林好時節。要科學編制“山下”鎮村綠化方案。聚焦群衆常來常往的地方,加強統籌規劃,全面摸清綠化現狀情況,明确可綠化空間,合理配置鄉土樹種、經濟林果和珍貴樹種,科學編制縣鎮村綠化實施方案。
要抓緊做好種苗準備。種苗保障是綠美肇慶生态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各地要抓緊對2024年綠化苗木供需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明确苗木需求的品種、規格、數量,重點關注良種壯苗儲備情況和縣鎮村綠化苗木需求情況。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持續擦亮“嶽山造林”光榮傳統鮮明标識,講好“嶽山造林”故事,營造全社會參與綠化美化的良好氛圍。
要不斷凝聚部門合力。各地政府要扛起綠化主體責任,統籌抓好造林綠化工作的貫徹落實,不斷健全“林長+綠委+專班”工作機制,明确鎮村綠化責任主體,統籌推動各部門切實履行綠化職責。要加強統籌督促落實。各地各部門要結合“百千萬工程”、綠美肇慶生态建設等,将造林綠化目标任務、時序進度、質量成效等納入相關督查工作範圍,要倒排工期,實行周報制度,以目标任務倒逼造林綠化工作進度。
近日,潮州市委書記、市第一林長何曉軍,潮州市長、市林長劉勝共同簽發2023年第6号林長令,對紮實推進今冬明春造林綠化工作作出部署。
林長令要求,一要提早謀劃,确保年度造林任務紮實落地。各地要盯緊林分優化、森林撫育等重點任務,推行科學生态節儉造林綠化,從備耕挖穴開始全過程嚴管造林質量,切實提升潮州市森林質量。二要補齊短闆,全力推進縣鎮村綠化建設。各縣、鎮、村要認真查擺是否存在“該綠的地方沒綠起來”“适宜種樹的地方沒種上樹”等問題,在全面摸清轄區情況的基礎上,合理安排綠化空間。
三要調查摸底,切實保障2024年造林綠化苗木需求。各地要調查摸底2024年林分優化和城鄉綠化苗木需求,抓緊儲備所需苗木。要加強保障性苗圃建設,提高苗木生産和儲備能力。四要廣泛動員,培育愛綠護綠植綠興綠新風尚。廣泛動員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團體等共同參與造林綠化,積極參與“企業林”“巾帼林”“青年林”“親子林”“認種一棵樹”等主題林營造活動,培育自覺愛綠植綠護綠興綠的生态文明新風尚。
五要齊抓共管,一盤棋推進今冬明春造林綠化工作。縣鎮村綠化工作涉及多個部門職能,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分工齊抓共管、協同推進。
共工新聞編輯:劉曉燕
共工新聞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共工新聞”或“來源:共工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共工新聞(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 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與本網簽署相關授權使用協議的單位及個人,應注意該等作品中是否有相應的授權使用限制聲明,不得違反該等限制聲明,且在授權範圍内使用時應注明“來源:共工新聞”或“來源:共工新聞”。違反前述聲明者,本網将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所有的圖片作品中,即使注明“來源:共工新聞”及/或标有“共工新聞”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網對該等圖片作品享有許可他人使用的權利;已經與本網簽署相關授權使用協議的單位及個人,僅有權在授權範圍内使用該等圖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聞記者XXX攝”或“共工新聞記者XXX攝”的圖片作品,否則,一切不利後果自行承擔。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共工新聞)”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4、如因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内進行。
※網站總機:00852 2583 2105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郵箱聯系共工新聞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