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楹聯文化鎮:桑墟
新華報業網
2022-09-24
閱讀:1840
字體:
小
中
大
桑墟鎮,隸屬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地處沭陽縣北部,東與華沖鎮、青伊湖鎮接壤,南與賢官鎮爲鄰,西連新沂市阿湖鎮,北與連雲港市東海縣交界,行政區域面積125.29平方千米。桑墟距沭城20公裏,因位于古桑墟之濱得名,興集始于元代。
桑墟鎮有較爲悠久的曆史,可上溯到西漢時期。據《沭陽縣志》記載,早在西漢武帝時,就在桑墟鎮厚邱村一帶設置厚丘縣。明洪武年間設桑墟鋪,水運到海州城的客船曾将桑墟作爲驿站,舟車過往,商賈雲集。境内古有桑墟湖,與青伊湖、碩項湖相通,水運便利,文人雅士常于此泛舟,吟詩作對,清末民初逐漸淤塞湮滅。抗日戰争時期,名聞遐迩的“沭宿海抗日中學”誕生于和睦村的黃善宅,後輾轉于青坊、李圩一帶,逐漸壯大。1940年,成立東海縣抗日民主政權,縣政府設在桑墟。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陳毅、張愛萍、李一氓等都曾在這裏戰鬥過,與當地人民結下了濃厚的友誼。
桑墟鎮群衆文化較爲豐富。桑墟紙牌、桑墟工鼓鑼、桑墟烙畫、桑墟紅陶、桑墟花鳥字等均爲非遺項目。桑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非遺宣傳志願者隊伍結合本土文化,創作出了許多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從桑墟鎮了解到,2021年,桑墟鎮财政總收入4.7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7億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增值稅41065萬元,企業所得稅506萬元,個人所得稅722萬元,人均财政收入4699元。
2022年,桑墟鎮有工業企業53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6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2個。1-7月,實現開票實績企業282家,開票超2000萬元工業企業94家、超億元工業企業22家。木材生産類企業占比達98%,各項主要工業指标均居全市同類鄉鎮之首,先後被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實木厚芯地闆基材生産基地”、“中國十大木業産業園”、“十大木業園區(集群)”、“綠色創新木業園區”等國字号榮譽稱号,是名副其實的闆材之鄉。2021年桑墟鎮完成工業開票銷售收入131.03億元,成爲全市首家工業開票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鄉鎮。2022年1-8月份,實現開票銷售收入94.9億元,同比增長20.76%;工業增值稅2.09億元;規上企業用電量3309萬千瓦時。
農業方面,2022年,桑墟鎮實現農業總産值8.2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爲主,産量達到16.62萬噸,人均15.0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榆葉梅、花生、草莓等,榆葉梅被評爲“國家地理标志農産品”。
桑墟鎮畜牧業以飼養豬爲主。2022年,生産肉類5343.3噸;畜牧業總産值1.3億元,占農業總産值的15.9%。2022年,漁業總産值500萬元,占農業總産值的0.71%。2022年,大型農業機械180台套。
工業方面,2022年,桑墟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6家,全鎮企業總産值43.2億元。全鎮企業資産總額爲43.156億元,其中固定資産總額爲21.59億元,企業占地面積9985畝,廠房面積158.102萬平方米;在用液壓機1106台,鍋爐162台,年消耗燃料286510噸。
2022年,桑墟鎮有商業網點6245個,職工18835人,有6家銀行。
社會教育方面,2022年上半年,桑墟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891人,專任教師137人;小學5所,在校生7362人,專任教師354人,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370人,專任教師137人。初中适齡人口入學率、小學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方面,2022年,桑墟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2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個,公共圖書室26個,藏書10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20人。2022年,有線電視用戶2912戶,入戶率占16.3%,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方面,2021年末,桑墟鎮有各級衛生醫療機構33個,門診部2個,有病床110張。專業衛生人員194名,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202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48萬人次,住院手術253台次,出院病人4200人次。202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爲15/10萬。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7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方面,2022年,桑墟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人數1616戶,人數2881人,支出1677.6萬元,月人均485.3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8人,支出27.0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7人,支出190.5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349人,支出139.17萬元。農村臨時救濟952戶,支出79.77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38萬人,參保率90%。
交通方面,桑墟鎮形成了湖潼線貫穿東西,245省道、紅萬桑、茆新線縱貫南北,“四橫三縱”爲骨架,農村公路爲脈絡,幹支相連、村村相通的農村公路網絡體系。近兩年,投資約1億元建設道路220條90萬餘平方,配套安裝路燈5000餘盞,播種路邊草坪12萬平方米。交通路網全面改善,群衆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桑墟鎮2021年榮獲“中國楹聯文化鎮”“江蘇省文明鄉鎮”“江蘇省衛生鎮”等榮譽稱号;桑墟鎮條河村獲“全國文明村鎮”、桑墟鎮老莊居委會獲“江蘇省文明村(社區)”榮譽稱号。桑墟鎮工業集聚區榮獲2022年度綜合競争力園區(集聚區)。
今年來,桑墟鎮通過釋放資産“原動力”、激活創新“驅動力”、挖掘人才“引領力”等多種途徑,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蛋糕”,努力夯實鄉村振興發展根基。截至目前,全鎮24個村居(社區)共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280.3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978.2萬元,過百萬元村居(社區)5個。
桑墟鎮有較爲悠久的曆史,可上溯到西漢時期。據《沭陽縣志》記載,早在西漢武帝時,就在桑墟鎮厚邱村一帶設置厚丘縣。明洪武年間設桑墟鋪,水運到海州城的客船曾将桑墟作爲驿站,舟車過往,商賈雲集。境内古有桑墟湖,與青伊湖、碩項湖相通,水運便利,文人雅士常于此泛舟,吟詩作對,清末民初逐漸淤塞湮滅。抗日戰争時期,名聞遐迩的“沭宿海抗日中學”誕生于和睦村的黃善宅,後輾轉于青坊、李圩一帶,逐漸壯大。1940年,成立東海縣抗日民主政權,縣政府設在桑墟。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陳毅、張愛萍、李一氓等都曾在這裏戰鬥過,與當地人民結下了濃厚的友誼。
桑墟鎮群衆文化較爲豐富。桑墟紙牌、桑墟工鼓鑼、桑墟烙畫、桑墟紅陶、桑墟花鳥字等均爲非遺項目。桑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非遺宣傳志願者隊伍結合本土文化,創作出了許多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從桑墟鎮了解到,2021年,桑墟鎮财政總收入4.7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7億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增值稅41065萬元,企業所得稅506萬元,個人所得稅722萬元,人均财政收入4699元。
2022年,桑墟鎮有工業企業53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6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2個。1-7月,實現開票實績企業282家,開票超2000萬元工業企業94家、超億元工業企業22家。木材生産類企業占比達98%,各項主要工業指标均居全市同類鄉鎮之首,先後被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實木厚芯地闆基材生産基地”、“中國十大木業産業園”、“十大木業園區(集群)”、“綠色創新木業園區”等國字号榮譽稱号,是名副其實的闆材之鄉。2021年桑墟鎮完成工業開票銷售收入131.03億元,成爲全市首家工業開票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鄉鎮。2022年1-8月份,實現開票銷售收入94.9億元,同比增長20.76%;工業增值稅2.09億元;規上企業用電量3309萬千瓦時。
農業方面,2022年,桑墟鎮實現農業總産值8.2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爲主,産量達到16.62萬噸,人均15.0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榆葉梅、花生、草莓等,榆葉梅被評爲“國家地理标志農産品”。
桑墟鎮畜牧業以飼養豬爲主。2022年,生産肉類5343.3噸;畜牧業總産值1.3億元,占農業總産值的15.9%。2022年,漁業總産值500萬元,占農業總産值的0.71%。2022年,大型農業機械180台套。
工業方面,2022年,桑墟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6家,全鎮企業總産值43.2億元。全鎮企業資産總額爲43.156億元,其中固定資産總額爲21.59億元,企業占地面積9985畝,廠房面積158.102萬平方米;在用液壓機1106台,鍋爐162台,年消耗燃料286510噸。
2022年,桑墟鎮有商業網點6245個,職工18835人,有6家銀行。
社會教育方面,2022年上半年,桑墟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891人,專任教師137人;小學5所,在校生7362人,專任教師354人,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370人,專任教師137人。初中适齡人口入學率、小學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方面,2022年,桑墟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2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個,公共圖書室26個,藏書10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20人。2022年,有線電視用戶2912戶,入戶率占16.3%,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方面,2021年末,桑墟鎮有各級衛生醫療機構33個,門診部2個,有病床110張。專業衛生人員194名,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202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48萬人次,住院手術253台次,出院病人4200人次。202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爲15/10萬。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7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方面,2022年,桑墟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人數1616戶,人數2881人,支出1677.6萬元,月人均485.3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8人,支出27.0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7人,支出190.5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349人,支出139.17萬元。農村臨時救濟952戶,支出79.77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38萬人,參保率90%。
交通方面,桑墟鎮形成了湖潼線貫穿東西,245省道、紅萬桑、茆新線縱貫南北,“四橫三縱”爲骨架,農村公路爲脈絡,幹支相連、村村相通的農村公路網絡體系。近兩年,投資約1億元建設道路220條90萬餘平方,配套安裝路燈5000餘盞,播種路邊草坪12萬平方米。交通路網全面改善,群衆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桑墟鎮2021年榮獲“中國楹聯文化鎮”“江蘇省文明鄉鎮”“江蘇省衛生鎮”等榮譽稱号;桑墟鎮條河村獲“全國文明村鎮”、桑墟鎮老莊居委會獲“江蘇省文明村(社區)”榮譽稱号。桑墟鎮工業集聚區榮獲2022年度綜合競争力園區(集聚區)。
今年來,桑墟鎮通過釋放資産“原動力”、激活創新“驅動力”、挖掘人才“引領力”等多種途徑,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蛋糕”,努力夯實鄉村振興發展根基。截至目前,全鎮24個村居(社區)共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280.3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978.2萬元,過百萬元村居(社區)5個。
共工新聞編輯:xzxx0
共工新聞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共工新聞”或“來源:共工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共工新聞(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 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與本網簽署相關授權使用協議的單位及個人,應注意該等作品中是否有相應的授權使用限制聲明,不得違反該等限制聲明,且在授權範圍内使用時應注明“來源:共工新聞”或“來源:共工新聞”。違反前述聲明者,本網将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所有的圖片作品中,即使注明“來源:共工新聞”及/或标有“共工新聞”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網對該等圖片作品享有許可他人使用的權利;已經與本網簽署相關授權使用協議的單位及個人,僅有權在授權範圍内使用該等圖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聞記者XXX攝”或“共工新聞記者XXX攝”的圖片作品,否則,一切不利後果自行承擔。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共工新聞)”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4、如因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内進行。
※網站總機:00852 2583 2105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郵箱聯系共工新聞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