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4日电(程超、徐贤华)“大叔,秋收后家里粮食要妥善存放,门窗记得及时锁好,遇到陌生人敲门一定要多核实,千万别轻易开门!”10月22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恰尔巴格镇恰尔巴格村村民买买提·吐尔逊家中,该镇派出所民警手持安全宣传手册,向老人细致讲解防盗注意事项。

当天,叶城县公安局恰尔巴格镇派出所组织民警辅警深入辖区乡村,以“流动课堂”形式走进村民家中、田间地头与农村巴扎,开展防火、防盗、防诈骗等安全防范知识宣传,用“接地气”的服务守护群众平安。

在恰尔巴格村,民警挨家挨户走访。在村民热孜万古丽·阿不力孜家中,民警结合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为一家人普及防骗技巧。考虑到她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家中仅有她和年幼的孙子,防范意识相对较弱,民警用身边真实案例反复提醒她“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还帮她在手机上安装了国家反诈APP,手把手教她查询来电风险、举报诈骗信息。

“以前总担心自己不小心被骗,现在民警上门讲得这么清楚,还帮我装了防护软件,心里踏实多了!” 热孜万古丽·阿不力孜握着民警的手感慨道。除普及安全知识外,民警还仔细检查村民家中的电线线路、燃气阀门,对存在老化、松动等安全隐患的地方现场指导整改,用“点对点”的精准服务,为村民筑牢家庭安全防线。

眼下,恰尔巴格镇正值秋收尾声,农田里仍有不少农户忙着晾晒玉米、采摘棉花和收割小麦。在农田旁,民警看到农户阿卜杜外力·吾斯曼正驾驶拖拉机转运粮食,立即快步上前叮嘱:“拖拉机作业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刹车和灯光,夜间赶路记得贴好反光标识,千万别为了多装粮食超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针对农忙时节农户用火用电频繁、安全风险增加的情况,民警结合农村火灾案例,用通俗语言向农户讲解秸秆焚烧的危害、农机具用电安全规范及田间防火注意事项。

“之前总觉得在田里烧点秸秆省事,听民警一说才知道,不仅容易引发火灾烧到庄稼,还会污染空气,以后再也不这么做了。”阿卜杜外力·吾斯曼听完宣传后恍然大悟,当即表示会主动配合村里的秸秆回收工作。宣传过程中,民警还现场解答农户提出的土地纠纷、劳务用工等法律疑问,将安全知识和法律服务送到农忙一线,让农户在忙碌的秋收季也能安心生产。

当天恰逢恰尔巴格镇的农村巴扎,集市上人头攒动,商户摊位摆满新鲜蔬菜水果、日用百货,一派热闹景象。民警早早来到巴扎入口,通过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彩页、现场演示等方式,向过往群众和商户普及安全知识。

“大家看,这张是假币,摸起来手感比真币粗糙,水印也模糊不清,对着光看没有清晰的安全线……” 民警手持真假人民币对比,向商户详细讲解识别假币的技巧,还手把手教大家通过手机银行查询交易明细,防范转账过程中的电信诈骗风险。考虑到巴扎人员密集、财物易丢失的特点,民警还反复提醒商户和群众看好随身物品、妥善保管现金,遇到形迹可疑人员及时向派出所报警。

“巴扎上人多手杂,以前总担心收钱时收到假币,或者货物被偷,现在民警不仅教我们防偷防骗的办法,还在集市里巡逻守护,我们做生意也更放心了!”商户买买提明·玉山笑着说。期间,民警沿巴扎主要通道开展巡逻防控,及时疏导拥挤人流,排查摊位周边安全隐患,用“看得见”的守护,让热闹的集市始终充满安全感。

据了解,此次乡村普法宣传活动中,恰尔巴格镇派出所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解答群众疑问120余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3处,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

“我们将持续结合辖区农村实际情况,常态化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方式,用更贴近群众生活的语言和案例普及安全知识,切实提升农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治观念。” 所长曾鹏说。

作者:程超、徐贤华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叶城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