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4日电 乌云压城,暴雨将至。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北京崔各庄项目经理朱怀宇的指令划破紧张空气:“3台设备、11名人员即刻驰援珍珠泉乡!”此时,延庆区已连续多日暴雨红色预警,山洪肆虐后的庙梁村河道堵塞、农田损毁,而气象预报显示新一轮强降雨正逼近。

队伍抵达庙梁村后,眼前景象触目惊心:菜食河支流被枯枝淤泥堵塞近1.5米深,两座废弃堤坝摇摇欲坠。技术员杨硕带领挖掘机清理河道,却因树枝交错进展缓慢。“用油锯分段切割!”他跳入泥水指挥,队员们在飞溅的泥浆中协同作业。测量员李春涛发现河岸农田挡土墙大面积损毁后,团队当即决定采用灰浆填缝、浆砌片石加厚工艺,为村民抢收庄稼筑起防线。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暴雨,抢险队连夜驻扎村庄,村民纷纷腾出自家房屋安置队员,军民同心场面令人动容。

次日的抢险更显技术含量。李春涛通过精密测算提出“坝顶加高30厘米”的方案,队员们码放阶梯状土袋子堤以分散洪水冲击力;而拆除废弃闸门时,面对半埋巨石,杨硕创新采用“先清周边土、后撬棍发力”的方法,结合挖掘机协同作业,最终化解险情。经过72小时高强度施工,团队累计清淤300余立方米、修复挡墙100余米,使河道恢复畅通。当新一轮红色预警发布时,项目副支书贲广男望着恢复功能的河道终于长舒一口气。

此次抢险并非孤立事件,项目部同步部署5台挖掘机、10台渣土车及50名人员24小时备勤,形成“前线攻坚+后方支援”的双重保障。这种应急机制与北京市交通行业5600余名抢险人员常态化备勤的模式一脉相承,凸显了现代化防灾体系中“预判+速度”的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