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4日电 当“一航津泰”荣获天津市模范集体称号的消息传来,中交一航一公司青年轮机员小梁的思绪瞬间回到两年前初登这艘功勋船舶的时刻。海风混杂着机油与咸涩气息,机舱内轰鸣的主机与蛛网般的管路系统,让刚毕业的他既震撼又无措。而师傅于广江递来的一盆绿萝,成了他航海生涯的起点:“它和你一样,需要时间适应这片钢铁森林。”

初入机舱时,高温与噪音曾让小梁无所适从。师傅于广江从设备辨识教起,将机器比作“有生命的个体”:“就像绿萝,摸透习性才能养好。”在一次凌晨锚机故障抢修中,小梁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首次实战操作。20分钟的紧张排查后故障解除,而船舱窗台的绿萝也悄然抽新芽——师徒二人的成长,在钢铁与生命的交织中同步展开。

“一航津泰”作为参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的“大国重器”,其团队25名成员中青年占比达80%。小梁的成长轨迹正是这支年轻队伍的缩影:通过师徒结对、应急演练等制度,新船员迅速掌握核心技能。而船上增设的健身房、书屋等空间,以及定期开展的“甲板文化讲堂”,进一步强化了团队凝聚力。正如小梁所言:“师傅教会我的不仅是听音辨故障,更是如何像绿萝般在逆境中扎深根。”

这艘承载荣誉的船舶本身亦是育才平台。班长董卫钊通过分享船舶参与国家工程的历史,激发团队认同感;技术骨干们研发的钢套箱围堰等创新工艺,持续擦亮企业技术品牌。而小梁照料的绿萝已枝繁叶茂,如同他從新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轮机员。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凝结为团队“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的施工准则。

如今的“一航津泰”仍在渤海湾、舟山海域等工地穿梭,船窗前的绿萝成为钢铁世界里的生命注脚。小梁的故事印证了“精兵强舰”的养成逻辑:既要依靠严谨的制度与技术传承,也需人文关怀的滋养。这艘船舶的荣耀,正是由无数个如此平凡的成长瞬间铸就,如同绿萝的根系,在深扎中积蓄支撑超级工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