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4日电 夕阳的余晖为中交一航局一公司东疆预制场披上暖色,工棚间的空地上逐渐响起喧闹的人声。一块白色幕布在宿舍区中央支起,投影仪的光束划破暮色,吸引了刚收工的工友们三三两两聚拢过来。钢筋工老李一边招呼着熟人,一边将冰镇饮料塞到混凝土工小张手中:“项目部给大伙放电影呢,快来占个前排!”对于初到工地三个月的小张而言,这幕热闹场景打破了以往对工地夜晚只有机械与图纸的刻板印象。

搬板凳、找位置的过程中,小张结识了隔壁班组的工友。有人分享零食,有人调侃白日施工的趣事,一句“这儿视野好”便让原本生疏的面孔变得亲切。当放映员王桂峰因电源线不够长而发愁时,小张主动从办公楼取来插线板,一句“用这个,安全”换来对方感激的点头。夜幕降临后,银幕上的故事引得全场时而哄笑、时而静默,晚风裹着冰镇西瓜的清甜拂过人群,项目部工作人员穿梭分发零食的身影,为夜色添了几分烟火气。

电影散场时,工友们仍围在幕布前回味剧情。小张一边帮忙收拾板凳,一边对党支部书记李卫国感叹:“在工地上也能找到家的感觉。”李卫国笑道:“大家离乡打工不易,我们不仅要保障工程,更要让生活有温度。”一场露天电影,看似寻常,却成为化解疲惫、凝聚人心的纽带。它不仅是娱乐,更体现了企业对劳动者精神需求的重视,让冰冷的建筑工地涌动起人文关怀的暖流。

工地的夜晚因银幕上的悲欢而鲜活,工友间的情谊因共同体验而深厚。中交一航局一公司东疆预制场的露天电影以光影为媒介,在钢筋水泥间筑起一座无形的“连心桥”。它照见的不仅是故事,更是对平凡劳动者最直接的尊重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