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毛里塔尼亚10月24日电 夕阳为努瓦迪布的海岸线镀上金边,大西洋的风裹挟着咸涩气息掠过沙滩。在这片位于撒哈拉边缘的土地上,中交一航局毛里塔尼亚项目部的建设者正用另一种方式书写与大海的对话。
白昼,他们是手持图纸、与风沙烈日博弈的工程师与安全员;黄昏退潮时,他们便成了赤脚踩浪的赶海人,在异国的海岸线上寻找自然的馈赠与心灵的慰藉。
海螺与螃蟹成为新的“勘探目标”。物资员何明冉发现一只寄居蟹时的欢呼,瞬间点燃了人群的兴奋。老陈,项目部的厨师,平日隐于厨房烟火中,此刻却专注地在泥沙中翻找蚶子。“辣炒海螺加餐”的承诺里,藏着他与故乡童年摸鱼记忆的共鸣。当地居民被这群成年人的童趣感染,主动传授辨识可食用贝类的经验。语言壁垒被笑声打破,赶海悄然成为跨越文化的特殊团建。
老陈将蚶子举到夕阳下拍照,计划附言“爸爸在非洲赶海”发给国内的儿子。这一刻,海滩不仅是收获场域,更成了情感的传递通道。对这群建设者而言,赶海如同一种仪式:潮汐带走疲惫,贝壳承载思念。当夕阳沉入海平面,他们的剪影与金色海浪一同定格,仿佛将漂泊的孤独溶解于大海的脉搏中。
这种休闲方式并非消遣,而是对坚韧生活的柔软补偿。在毛里塔尼亚的苍茫背景下,赶海短暂模糊了国界与身份,让这群海外建设者重获简单的快乐。正如滩涂上交织的脚印与浪痕,他们既以工程重塑地理面貌,亦以温情编织人文纽带。海潮往复,而每一次退潮后沙中的“宝藏”,都成为支撑他们继续前行的微小光点。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