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7月28日电(通讯员 李添智)七月的防城港,放眼望去,一片红土地安静而均匀地“平躺”在工地场区,如此规整的画面背后,暗含着一名筑港人对项目建设的初心,他就是中交一航局广西白龙核电项目部调度秦绪正。
距离项目开工的日子越来越近,一向耐得住性子的秦绪正,这次作为现场进度“总指挥”,再也坐不住了。“赫经理,场地整平回填这个事,我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我想再去现场检查一遍。”秦绪正找到项目经理赫亚锋。
场地整平回填,关系到项目后续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每一寸土地的平整度,每一次回填的密实度,都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秦绪正深知,核电项目容不得丝毫马虎,哪怕是一点细微的偏差,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这堆黄土是从哪运的?”刚到现场,秦绪正敏锐的目光便察觉到一丝异样。每到一处,他都会仔细检查回填土的成分,用手感受土壤的湿度和颗粒度,判断其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只见他皱着眉头,手指深深插进土里,捻起一撮,对着阳光仔细端详。“这是旁边推坡的岩土,按施工计划转移到这的。”一旁的技术主办王运龙解释道。“这部分土质相较红土更疏松,里面杂质也就更多。”说话间,秦绪正又望向远处的挖机,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脑海中飞快构思着“黄土清理计划”。
“这里未来可是拌合站建设区域,土质不达标就会埋下隐患。我们做工程的,不能只图眼前省事。”看着面前这位老同志严肃的神情,王运龙明白了自身行为的草率。“可现场设备不太够,工期本就吃紧,这下可咋办……”王运龙这下慌了神,没等他说完,秦绪正拍了拍他的肩膀,指向了远处一块洼地。原来,秦绪正已经提前做好了谋划:针对设备有限的情况,集中优势力量,短时间迅速完成拌合站区域黄土清理工作;现场黄土多而分散,推坡时安排专人做好红土筛选和记录,至于寸土位置,秦绪正在现场巡查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这么一处洼地,经过和业主单位沟通,同意将其作为黄土暂存地,也有利于减少现场低洼地带积水情况。
了解到秦绪正的计划,王运龙心中不禁对这位老同志充满了敬佩。他意识到,秦绪正之所以能在现场调度中游刃有余,靠的不仅是丰富经验,更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
计划再好,关键还是在于执行。秦绪正立刻忙活起来,他时而快步走到土石方车旁,弯下腰跟司机叮嘱安全规范,时而奔向挖机,大声喊着操作要点。在机械设备配合下,场外的“黄土暂存区”渐渐从洼地变成小山,拌合站建设区域的黄土不到一天时间就被清空。
现场忙得热火朝天,秦绪正又找上了测量员白国梁:“小白,拌合站区域辛苦你再做一下‘土方平衡’,把实际数据和设计图纸再仔细核对一遍,别放过任何一丝偏差。”涉及到土方回填,原地面测量、标高平整和土方平衡等工作一项不能少。听说要从头来过,白国梁有些为难。他挠挠头,说道:“秦哥,这土方平衡的活儿,再做一次,时间上怕是有点紧张。”“现在核对出来问题,我们还能及时调整,等基础打好了再发现问题,那可就麻烦了。”经过一番沟通,二人决定合力推进测量和回填整平工作。
测量完成后,场地回填整平快速展开:土石方车卸下红土,挖机用“巨爪”平稳场地,铲车进行土地推填,压路机按每层50厘米来分层压实地面……施工现场像正在精细运作的表盘,每一步环环相扣。
两天转瞬即逝,在秦绪正的全场带动下,拌合站区域在项目团队手中完成了一次 “蜕变”。黄昏时分,港口的夕阳映照在秦绪正等现场管理人员身上,闪耀着一抹接续传承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