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10月24日电(通讯员:张恒)傍晚时分,胶州湾海风轻拂,夕阳缓缓沉入海平面,天际染上一抹绚烂余晖。海岸畔的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启动区项目现场,灯火辉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借助室内井道电梯在建筑中上下穿梭,一趟趟运输着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那场景宛如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回面。

中交一航局承建的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启动区一期北区项目是构建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6.92万平方米,包含两栋高层住宅,最高处达96.45米。

电梯井道施工是此类中高层建筑的必备环节。传统工艺采用架管、扣件及模板等材料,依靠人工一层层手工拼接,随后进行混凝土浇筑。然而,这种工艺存在诸多弊端:效率极为低下,拼装尺寸精度差,安全系数低,浇筑时还容易出现漏浆现象,使得质量控制难度极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施工工艺上也必须追求创新,保障施工质量。”项目经理司方语气坚定。

“既然传统的人工拼装模板效率和精度都不高,我们不妨参考桥梁建设中的悬臂挂篮施工方法,打造一个支撑和操作的平台。”项目总工于超在前期策划会上率先提出了想法。“对啊,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中加入一套一体化井道模板,实现电梯井道的‘复制粘贴’。”技术主办刘奇提议。众人集思广益,项目团队很快确定了井道施工方案,设计出一套伸缩式模板支撑及加固系统。

方案确定后,项目团队与厂家取得联系,进行定制化制作。他们将支撑提升平台、井道内模、防护平台以及扩缩装置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快速实现脱模、支模之间的转换。这一创新设计完美解决了“一层一搭架,一层一脱模,层层反复,烦琐拆装”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井道施工“粘贴复制”的效果,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经过典型施工检测,井道整体平整度及垂直度偏差均控制在3毫米以内,为后续电梯安装提供了精准适配的基础。

“通过吊升井道模板,井道的方正度、垂直度都得到了有效保障。我原定安装室外升降机运送人员和物料的计划,现在可以考虑变更了。”尝到创新甜头,司方在项目例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想法,“我同意,室内电梯的轨道要固定在墙体上,对质量要求极高,而这正是咱们这套系统的优势,堪称‘黄金搭档’。”于超表示赞同。达成一致后,项目团队立即考察并引人曳引式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决定将其安装在电梯井道内,利用电梯井基础及井道墙体,无需单独再进行配套施工。项目建设完成后再将其更换为正式使用的电梯。

项目团队选用的井道电梯为最新型号,限速限载均采用客梯标准设计,安全性能和运输效率俱佳。然而,重达一吨的电梯主机安装成为困扰项目团队的新问题。电梯主机需安装在地下室电梯井的后方,由于空间狭窄,无法将主机整体安装。经过沟通,厂家派出专业电机工程师协助,将主机拆解成零件运输到电梯井后方,再进行组装,随后开展承重梁与控制系统的布线安装工作。最终,项目使用的5台井道电梯安装时间均控制在了5天左右。“室内电梯的成功安装让我们不再受天气影响,能够实现全天候施工、室内外穿插施工。同时,井道电梯不占用建筑外立面,解决了室外升降机制约二次结构装饰装修等工序的难题。”于超介绍道。

“吊升井道模板与井道电梯的强强结合,为工程建设节省了工期和成本。后续,我们还将持续发挥创新作用,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多可能。”司方自豪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