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移动新媒体

对不起,我不买保时捷了

2024-01-19 来源:中访网

作者 | 竹铭

编辑 | 唐飞

中国汽车行业,如今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自主品牌向“上”,合资品牌向“下”。

随着比亚迪、“蔚小理”等汽车品牌不断发力,国产汽车的销量一路飙升,同时价格也不断上探。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2月自主品牌零售量124万辆,同比增长17%。

另一方面,外资汽车品牌在国内的价格和销量却出现下滑。2023年12月,主流合资汽车品牌零售量为79万辆,同比下降7%。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往日带有豪车光环的保时捷,在国内遭遇了滑铁卢。

1月12日,保时捷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交付32万辆,同比增长3%,中国市场交付量为7.93万辆,同比下降15%。并且,中国市场成为保时捷唯一销量下滑的单一市场。

国内汽车市场里的诸多玩家正铆足劲吸引消费者,竞争愈发白热化。在此形势下,此前具备品牌优势的保时捷为何调头向下?

中国富人不买保时捷了

2023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辉煌之年。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国内乘用车累计销售2169.9万辆,同比增长5.6%。同时,高端市场表现也十分出色。2023年,国内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451.6万辆,同比增长15.4%,较国内乘用车总体销量增速高出11.2个百分点

这幅蓬勃光景,与保时捷销量大幅下滑的落寞气息,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保时捷在中国有过高光时刻。2001年,保时捷进入中国市场。2015年,中国市场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并在2021年达到历史销量新高。彼时,保时捷在中国已连续20年刷新销售业绩。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2021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分别为5.80万辆、6.52万辆、7.15万辆、8.01万辆、8.68万辆、8.90万辆、9.57万辆。

保时捷销量节节高升离不开它的定位。

从定位上看,保时捷比BBA更高端,但又不及宾利、阿斯顿

责任编辑:共工社

头条阅读

最热资讯

精彩推荐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 主办:共工新闻社新媒体中心

关注X(原推特)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