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家電以舊換新持續落地,空調出口高增,公募基金已提前布局

2024-08-22 674 來源:共工新聞财經

文丨何豔

編輯丨謝長豔

今年的高溫季,我國北方遭遇了強高溫炙烤,局地地表溫度超70℃,北方已有石家莊、天津、鄭州等城市觸及“40℃”高溫。與高溫天氣相呼應,A股市場上白色家電亦持續走高。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7月我國家電出口額達到614億元,同比增長16.8%,依然延續較快增長。分品類看,空調7月出口額同比增長45.4%,在細分領域中增長處于高位。在海外高溫天氣帶動下,疊加我國企業大力推動出海發展,新興市場出口表現強勁,空調出口實現較快增長。

機構通過複盤此前高溫天氣與空調銷量的表現發現,空調内銷量增速與夏季高溫存在明顯關聯,高溫持續背景下,期待空調内外銷的需求表現。

全球及中國迎曆史最高溫

期待空調内外銷需求表現

今年夏季,全球及我國均迎來曆史最高氣溫。根據緬因大學氣候變化研究所的數據,2024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持續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新高,6月1日至6月3日,全球氣溫高于1979年至2000年平均氣溫1℃以上。根據美國國家環境信息中心的數據,2024年前4個月,全球氣溫創下175年來同期新高。

我國氣溫也有所偏高,根據中國氣象局的數據,5月期間全國平均氣溫17.7℃,較常年同期偏高1.2℃,爲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高。

國信家電團隊通過複盤此前高溫天氣與空調銷量的表現,可以發現,“空調内銷量增速與夏季高溫存在明顯的關聯。夏季氣溫越高,空調銷量越好。在全球高溫天氣來襲的背景下,期待空調内外銷的需求表現”。其進一步表示,“高溫天氣下,預計空調等需求在高基數下仍有不錯的表現。”

從年初開始,中國空調市場的銷售出貨竿頭直上,月度數據不斷刷新紀錄。據産業在線監測,2024年1月至6月中國空調行業銷售量爲11347.2萬台,同比增長15.5%;其中内銷6086.5萬台,同比增長5.3%;外銷5260.7萬台,同比增長30%。内外銷均保持增長,外銷表現優于内銷。銀河證券表示,2023年下半年冰洗出口高增長的基數效應逐漸顯現,但現階段出口表現依然強勁,預計出口端需求改善态勢有望延續。

總體來看,内銷市場在一季度的出貨狂飙之後,由于終端零售的低迷與庫存高企,二季度出現拐點。出口市場則在3月之後持續走高,對整體行業規模形成強大支撐。

根據産業在線的數據,8月白電合計排産量達到2672萬台,較去年同期生産實績增長1.1%,增速環比小幅回升。分品類看,8月空調内/外銷排産較去年同期内/外銷量-15.8%/+25.7%,内外銷合計排産同比去年同期生産實績增長5.3%。8月白電外銷排産增速環比回落,但依然具備較強的增長韌性;白電内銷排産有所承壓,但預計在以舊換新政策刺激下,内銷排産有望反彈。

7月25日,國家發改委、财政部宣布将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别國債資金,用于落實支持地方提升消費品以舊換新能力、支持家電産品以舊換新等共六項支持政策。補貼支持資金按照總體9:1的原則實行央地共擔;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用完的中央下達資金額度收回中央。因此家電以舊換新将在2024年下半年大規模展開,預計8月各地将陸續出台補貼細則,推動以舊換新具體落地。

招商證券認爲,“考慮到每年5-8月旺季銷售能占到全年出貨量50%左右,意味着單月終端動銷消化能力在1200萬-1300萬台,現有渠道庫存對應旺季銷售3個月左右,6-7月的終端動銷将成爲關鍵變量。”

其進一步表示,“從價格角度看,618第一波銷售常規機價格降幅大多在5%—10%,疊加以舊換新活動後價格降幅達15%左右,其中二線品牌促銷力度大,拼多多1.5匹一級能效産品中,海信科龍1598元,TCL1628元,小米1637元,華淩1658元,奧克斯1727元,海爾Leader1736元,一線品牌中美的、格力分别在2106元和2467元,價格體系相對穩定。”

白電景氣改善最顯著

空調周期持續性或超預期

2024年年初至今,截至6月12日,申萬家用電器行業上漲14.46%,僅次于煤炭和銀行,位居申萬31個一級行業第三位。同期滬深300、中小綜指、創業闆綜指表現分别爲上漲5.05%、下跌8.47%、下跌5.92%。

從申萬家電細分闆塊來看,2024年以來,白色家電上漲31.68%(流通市值加權平均,中國,下同),小家電上漲12.99%,廚衛電器上漲6.85%,黑色家電上漲1.44%,照明設備下跌9.29%,其他家電下跌11.49%,家電零部件下跌16.08%。光大證券分析認爲,高股息及業績預期上修成爲支撐股價強力表現的主要因素。

受白電增長的提振,2023全年家電行業營業收入14875.6億元,同比增長7.1%。具體來看,銀河證券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白電、小家電、黑電、照明、家電零部件、廚電分别實現營收9781.38億元、1090.11億元、2075.23億元、394.36億元、1097.89億元、362.47億元,同比變化分别爲增長8.90%、增長4.24%、增長0.37%、下跌1.52%、增長6.02%、增長4.07%,可見,白電闆塊景氣改善最爲顯著。

受益于原材料價格回落,企業積極降本增效,家電闆塊盈利能力提升。銀河證券統計進一步顯示,2023年全年家電闆塊歸母淨利潤爲1113.91億元,同比增長14.1%,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别爲25.97%和7.69%,同比分别增加1.83%和0.53%;其中,白電、小家電、黑電、照明、家電零部件、廚電毛利率分别爲27.75%、33.53%、13.75%、27.98%、18.88%、42.45%,同比分别提升1.98%、0.97%、0.35%、3.06%、2.20%、1.99%。

分季度看,2023年四季度,家電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641.87億元,同比增長8.10%;歸母淨利潤爲243.53億元,同比增長19.93%。2024一季度,家電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698.34億元,同比增長8.02%;歸母淨利潤爲261.59億元,同比增長10.63%;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别爲25.15%和7.42%。銀河證券家電行業分析師楊策分析稱,“盡管成本紅利逐步減退,家電企業積極把握需求改善的良好機遇,憑借提質增效、優化産品結構等手段呵護毛利率,闆塊毛利率連續8個季度實現改善。”

楊策進一步分析稱,“2024年行業年化ROE爲14.80%,較2023年小幅下滑0.84%,主要系一季度受春節假期和天氣等因素影響,業績相對平淡,随着炎夏旺季來臨,行業景氣上行将推動闆塊經營逐步發力。通過對行業ROE的杜邦分析,近年來行業的權益乘數相對穩定,家電行業資産周轉率呈現下滑趨勢,銷售淨利率對ROE的影響更爲顯著。”

具體看,在申萬三級子行業中,白電企業淨資産收益率(ROE)更勝一籌。Wind數據顯示,2023年,淨資産收益率排名前十位的家電企業中,白電公司數量達到5家,其中,TCL智家以69.75%居首位,其他4家,如格力電器、海信家電、雪祺電氣、美的集團的ROE也均在20%以上。2024年一季度,白電企業中,TCL智家、海信家電、美的集團ROE水平居行業前三位。

家電闆塊估值低于曆史均值

公募基金配置白電居細分行業首位

2024年5月申萬家電指數回調4%,表現弱于滬深300指數。截至5月31日,家電行業市盈率(TTM)爲14.64倍,逐步接近2008年至今曆史平均水平(17.81倍)。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12日,家用電器行業市盈率(TTM整體法,剔除負值)爲14.41倍,處于曆史偏低水平,家電闆塊估值較A股整體溢價率(剔除銀行股後)爲-20%左右,具備一定的估值性價比。

楊策分析認爲,“随着以舊換新政策逐步發力,家電内需有望得到支撐,疊加海外庫存逐步去化,出口改善态勢有望延續,家電行業景氣度有望延續複蘇。從估值來看,闆塊估值依然處于較低位置,具備一定安全邊際。”

其進一步表示,就白電而言,“因深度受益于家電以舊換新,海外補庫提振出口表現,白電闆塊景氣度有望延續向上。行業格局優化,材料價格企穩回落有望推動盈利釋放,龍頭有望充分受益。”

光大證券家電分析師洪吉然分析稱,“整體來看,白電的估值水平是消費品中最低的子行業之一,其業績穩定性以及宏觀因子催化将推動估值中樞向上回歸,建議超配白電,推薦美的集團(2024年淨利潤增長預期如上修會帶來股價彈性),建議關注格力電器(低估值高股息,國内經濟複蘇的彈性最大)、海爾智家(股價向上的動力來自海外β見底回升)。”

事實上,資金已經提前一步配置家電闆塊。2024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增持家電。整體來看,據光大證券統計,2024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增配家電,其配置比例爲4.53%,環比增長1.13%,家電超配比例爲2.1%,環比上升0.9個百分點。細分行業看,2024年一季度,公募基金配置白色家電、廚房電器、小家電、黑色家電、照明及其他分别爲3.57%、0.03%、0.04%、0.31%、0.58%,環比分别增長0.93%、0.02%、0.01%、0.13%、0.03%。

洪吉然表示,目前,白電龍頭的動态股息率在5%以上,明顯高于10年期美債/中債收益率,當前對内外資的吸引力都較強,持續看好白電龍頭估值修複。“細分看,空調行業延續高景氣,2024二季度,空調行業排産同比增長雙位數、渠道庫存水位較低、一線廠商數據增長較快。外銷景氣度高,建議關注出海方向。”

(本文已刊發于6月15日《證券市場周刊》,原标題爲《5月氣溫創新高帶火空調闆塊,公募基金已提前布局》。文中提及個股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

責任編輯:李曉光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