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聞社11月4日電(付帥 公宣)這是一張極具年代感的照片,照片中間這位面露微笑、眼神堅定的警察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哈爾濱市公安局阿城區局小嶺派出所退休民警常侃。1957年出生的他,25歲投身公安事業,成爲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他便紮根在小嶺,與這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36載春秋,他将自己的青春熱血與無私奉獻,全部傾注在了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上,從風華正茂的青年,到光榮退休的老警,他用整整36年的堅守與付出,在小嶺群衆心中豎起了一座愛民豐碑。
一心爲民的“群衆家人”
“作爲一名基層派出所的包片民警,群衆工作是基礎,找準自己的定位才是關鍵。在老百姓眼裏,警察就是遇到麻煩事最先想到的人。”常侃常說。
小嶺鋼鐵廠退休老職工許大爺,因家庭矛盾找到了常侃。常侃耐心傾聽,幫他梳理家務事,從家國情懷唠到兒女孝道,很快找到了矛盾根源,使其與老伴兒重歸于好,他還幫助許大爺的孫子辦理了低保證明,并化解了許大爺與鄰居的小糾紛。
得知小嶺鎮的盧某波老兩口兒生活困難,常侃主動幫其找到了工作,解決了其生活來源問題。自此,老兩口兒便把常侃當成了自家人。
居民李某家生活困難,常侃幫她發展養殖業;老高太太孤寡多年,常侃與愛人便常去照顧她……像這樣把群衆當家人的事兒還有很多,每每提起時,常侃總是笑着擺手說:“這些都不算什麽!”可是,得到過他幫助的小嶺群衆卻把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暖心事兒都牢牢記在了心裏。
化解矛盾的“調解能手”
在小嶺鎮曾流傳過這樣一句話—— 有事兒找常侃。過去,也曾有人質疑過,覺得這都是常侃裝出來的。可常侃這一“裝”就是36年。在常侃看來,隻要俯下身子走進群衆中間,多聽、多問、多幹,打從心裏真心實意地去幫助群衆出主意、想辦法,問題矛盾就能夠迎刃而解。
小嶺鎮的劉大叔脾氣犟,因街道挖排水溝與鄰居發生了争執。常侃聞訊趕來後,一句大道理都沒說,而是手把手地重新劃線測量,撸起袖子帶頭幹活兒。原本躲回屋裏生悶氣的兩家人得知後,趕緊從屋裏走出來。常侃于是抓住機會,找準矛盾根源,從遠親不如近鄰的角度展開勸解,雙方最終握手言和。看到常侃被汗水浸透的警服,劉大叔豎起大拇指稱贊道:“從沒見過像常侃這樣的警察,他拿咱老百姓的事兒是真當自己的事兒辦啊!”
保民平安的“忠誠衛士”
常侃在小嶺工作的36年間,總結出了 “入腦入心” 工作法。轄區的情況他都了然于胸。他說派出所民警就要像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模、阿城區局松峰山派出所原所長王影那樣,做山區百姓的貼心人,在工作中,更要發揚“東萊精神”,解百家愁、保百家安。
2011年,小嶺鎮居民王某以公司業務員的名義實施詐騙,使得鎮上一家工地損失了29萬餘元,王某因此被上網通緝。
常侃經過深入工作發現,犯罪嫌疑人王某曾在山東省招遠市一處老城區出現過。他立即與同事前往山東省執行抓捕任務。到達招遠市後常侃卻發現,王某可能藏匿的這處老城區面積大、人口多,他們人生地不熟,抓捕很困難。爲了盡快将王某抓捕歸案,常侃于是和同事一起挨家挨戶進行走訪調查。一個星期後,在走訪到第267戶人家時,常侃發現了王某居住的出租房,與同事一舉将其抓獲。
如今,常侃已退休7年了,但他的愛民故事仍被小嶺群衆津津樂道,他用36年的無悔付出在群衆心中豎起了一座愛民豐碑,成爲阿城公安的一面旗幟,激勵着新警們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