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前,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2023年度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評價結果。和去年相比,今年榜單前十位除了名次有些變化外,整體變化不大。唯獨去年還能排在第10名的青島銀行今年卻跌落至第19位,被蘇州銀行取而代之。
諷刺的是,前不久世界品牌實驗室2023年“亞洲品牌 500 強”排行榜中,青島銀行位列第423 名,是國内唯一入選的城商行。
據了解,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陀螺”評價标準包括公司治理能力、收益可持續性能力、風險管控能力、運營管理能力、服務能力、競争能力、體系智能化能力、員工知會能力、股本補充能力共計九個維度。而青島銀行下滑較爲明顯的維度則是風險管控能力、服務能力和體系智能化能力。
01
内控問題突出
榜單顯示,青島銀行服務能力的評分爲73.46,在榜單中都處于偏低的水準,也是青島銀行九大評價标準中得分最低的。
從黑貓投訴來看,青島銀行的累計投訴量僅爲230多條,投訴原因多爲暴力催收和亂扣利息等等。相較于黑貓投訴上的消費者的反饋,青島銀行被監管部門處罰的現象更加突出。
2022年7月,青島銀保監局連發38張罰單,合計罰沒699萬元,處罰對象涉及8家銀行分支行和2家保險公司分支公司。而青島銀行以160萬元的罰款數額位居8家銀行之首。
罰單顯示,青島銀行港口支行因發放虛假交易的按揭貸款、向提供虛假材料的客戶發放按揭貸款,被罰80萬元;市北支行因嚴重違反房地産信貸政策,被罰40萬元;萊西支行因用于申請再貸款專用額度的貸款被挪用于購買房産和理财産品,被罰40萬元。
2023年1月11日,青島銀行因涉及包括“理财産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在内的多項違法違規事實,被青島銀保監處以605萬元的罰款。據了解,理财産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是指用其他理财産品的收益來填補某個理财産品的收益,從而美化該産品對外的展示收益率或兌付收益率。這種行爲無疑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2月21日,青島銀行的工作人員翟吟佳因存在理财産品相互交易調節收益違法違規行爲,被青島銀保監處以警告處分。
值得注意的是,青島銀行此前曾宣稱自己旗下的理财産品“0破淨”。監管部門開具的罰單一出,所謂“0破淨”的光環引起了人們的質疑。
6月25日,青島銀行又因爲向小微企業收取銀行承兌彙票敞口承諾費、互聯網貸款信息披露不規範、誇大營銷等原因被青島銀保監處以52萬元罰款。
頻頻被監管部門處罰,也難怪青島銀行服務能力得分不高。
02
網絡端發展不力
青島銀行的體系智能化能力是所有指标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從2022年的85.43下降至80.88。據報道,該維度主要的衡量指标是網上銀行交易額增長率、信息科技系統建設水平等。
2022年财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青島銀行存量手機銀行用戶達 457.87 萬戶,較年初增加71.13 萬,增幅達18.39%;但是累計交易金額達到4025.4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51%。
報告期内,個人網上銀行客戶累計達到 74.29 萬戶,較上年末增長 0.03%;累計交易筆數達到2869.62 萬筆,較上年同期減少 11.43%,交易金額達到 1,875.57 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8.85%。
盡管用戶在增長,但是交易金額卻不增反降。
2023年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個人網上銀行客戶累計達到74.41萬戶,較上年末增長 0.16%;累計交易筆數達到 1,278.55 萬筆,同比下降 13.63%;交易金額達到 921.32 億元,同比下降 0.83%。
更有數據顯示,2022年9月青島銀行APP的月活躍人數爲88.41萬人,今年6月的月活躍人數爲89.46萬人,僅增長1萬多人。顯然,青島銀行在網絡端的發展越發乏力。
這或許與青島銀行整體發展速度放緩有關。自2018年以來,青島銀行的營收增速就逐年下降,從2018年的32.44%收窄至2022年的4.56%。
要知道,此前資産規模遠小于青島銀行的齊魯銀行與青島銀行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齊魯銀行的總資産達到5503.65億元,上半年營收也達到60.76億元,與青島銀行不分伯仲。
青島銀行恐怕得有壓力了。
URL:https://mp.weixin.qq.com/s/aqKOrX_-bhsA9aP229n9hA